编辑
2020-08-30
读书笔记
00

目录

爱不只是一种感受,更是一种行为方式。

第一部分 有毒的家庭行为模式

  •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
    • "他们当时只不过是想帮我"
    • 父母打着为你好的名义,认为自己永远都是正确的,子女在其影响下,构筑了完美父母的假象
    • 子女会否认父母行为给自己带来的伤害,并且将不可接受的事情合理化
  • 不称职的父母
    • "你不是故意的,不等于你没有伤害我"
    • 这类父母的伤害方式不是打骂,而是疏忽
    • 子女像没有父母一样,不被关爱,没有童年
    • 称职的父母该做的
      • 满足孩子物质需求
      • 保护孩子免受身体伤害、情感伤害
      • 在伦理道德方面给孩子正确引导
      • 满足孩子对爱、关怀和更深层次的情感需求
  • 操控型父母
    • "为什么不能让我过自己的生活"
    • 直接控制:威胁、恐吓、羞辱(朱朝阳他妈?)
    • 间接、巧妙控制,常见的是帮手型父母,大事小情全部掌控
    • 子女常见反应
      • 屈服,被控制
      • 叛逆,为了反抗而反抗,忽略了自己真正的需求
  • 酗酒型父母
    • "这个家里没有酒鬼"
    • 酗酒就像房间里的大象,生活其中的人,无法驱逐,只能装作视而不见
    • 酗酒成为大秘密的三个要素
      • 酗酒者否认自己酗酒
      • 酗酒者的配偶否认问题的存在
      • 家庭成员作出正常家庭的伪装
    • 对孩子造成的影响
      • 觉得自己被忽略
      • 可能也成为酗酒者
      • 容易陷入重复型强迫
      • 信任缺失
  • 身体虐待型父母
    • "你永远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出事"
    • 父母的共同特征
      • 缺少对冲动的控制力
      • 对孩子造成的伤害无意识
      • 体罚成为惯用手法
      • 父母本身往往成长于暴力家庭,暴力是他们学会的解决问题和发泄情绪的唯一手段
    • 被动虐待:默默允许家庭暴力发生的其他家长
  • 言语虐待型父母
    • “你要是没生出来多好”
    • 两种行事风格
      • 直接公开的贬损孩子
      • 间接的羞辱、攻击孩子
    • 常见原因
      • 争强好胜
      • 不切实际的期待子女十全十美
    • 导致:子女的完美主义、拖延、心里瘫痪
  • 性虐待型父母
    • “父亲对我做的事情永远都不可以告诉任何人”
    • 乱伦的谬论
      • 极少发生
      • 只发生在贫困或低教育水平的家庭
      • 侵害者大多是社交障碍或性心理不正常
      • 侵害者更多是陌生人
    • 对受害者的伤害:3D 遗毒:肮脏(Dirty)、伤害(Damaged)、异类(Different)
  • 有毒的家庭体系
    • 父母的观念决定了规矩,规矩决定了孩子的行为
    • 正常的家庭观念:
      • 孩子叛逆心很正常
      • 故意伤害孩子不对
    • 有毒父母的家庭观
      • 无论怎样,孩子都要尊敬父母
      • 凡是必须按我说的做
      • 孩子就应该安安静静的呆在那
    • 有毒的家庭体系的表现
      • 家庭成员间界限模糊
      • 不同即不好
      • 不允许自主和独立,思想自由度低

第二部分 拥抱你的内在小孩

  • 原谅的陷阱
    • "我认为上帝想让我好起来,而不是想让我原谅"
    • 原谅施害者并不会改善受害者的生活
    • 可以原谅,但需要在理清楚自己的情绪之后
    • 释放内心的悲痛和愤怒,把责任归还给责任人
  • 摆脱和父母的纠缠
    • "我已经是个成年人了,可为什么自己感觉不到"
    • 父母与子女建立一定程度的情感联系是有益的,但过度的话,就变成了纠缠
    • 纠缠一:子女把父母的需求和期待放在首位
    • 纠缠二:子女对父母吼叫、威胁,与他们形同陌路
    • 只要你对父母的感情很强烈,那么父母仍然是在情感上控制着你
    • 学会从观念、感受和行为等层面摆脱和父母的纠缠
    • 情绪激动时,避免与父母接触和对质,因为此时你的想法和判断会因情绪而出现偏差
  • 自我界定
    • "我就是没办法丢下他们不管"
    • 一个人不仅是家里的一份子,更是一个独立的个体
    • 自我界定不等于自私自利
    • 少一些反应,多一些回应
      • 反应:受情绪或事件的影响,为自己辩护
      • 回应:温和而坚定的表明自己的立场
  • 不再自我惩罚
    • "你不该为……负责"
    • 和内心的孩子对话,将责任还给责任人
    • 学会管理愤怒
      • 允许自己愤怒,不要压抑感受
      • 表达出自己的愤怒
      • 增加运动量
      • 不要让愤怒加深心中消极的自我形象
      • 把愤怒转化为自我定义的动力源泉
  • 克服直面父母时的恐惧
    • 学会与父母对峙!
    • 为何要对峙
      • 效果好
      • 没有归还的,便会转移;你没有解决的问题很大可能会转移到你的配偶或子女身上
    • 对峙前
      • 你要能应对父母的反驳、否认、责难、愤怒,或者其他由对峙引发的消极情绪
      • 你要有充分的支持体系来帮你度过这三个阶段:期待对峙、对峙本身和对峙后果的出现。支持体系可以是医生、朋友等
      • 你要将想说的内容先写成信件或加以演练,并且练习使用非辩护性回应
      • 你要改变观念,不再继续为儿时遭受的痛苦经历承担责任
    • 写信对峙
      • 曾经你对我做的
      • 我当时的感受
      • 我的生活受到怎样的影响
      • 我现在对你的要求
    • 面谈对峙
      • 选择对峙地点
      • 决定于父母对峙要分开进行,还是同时进行
      • 预测父母的反应
    • 不存在“失败的对峙”,因为你对自己和父母坦承了你生活的真相。只要有勇气迈出这一步,你就获得了成长。

本文作者:青波

本文链接:

版权声明: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均采用 BY-NC-SA 许可协议。转载请注明出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