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 年 11 月 4 日,五部委联合发布《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》,我其实一直不太清楚养老保险的运行机制。本文旨在搞清楚个人养老金到底是什么。
中国现行的养老金制度是怎么来的?
在 20 世纪 80 年代逐步显现的人口老龄化危机的影响下,当时以现收现付模式为主的养老金制度面临财务平衡难以持续,国家财政负担加重,老年人生活保障面临挑战。
在此背景下,世界银行总结智利等国家的养老金改革经验,在 1994 年提出了“三支柱”养老金改革模式,试图对上述问题给予回应,核心思想不是谋求在一个养老金制度内解决老龄化带来的困境,而是通过不同模式的多个养老金支柱,共同应对老龄化问题。
因此,世界银行在 2005 年提出了“五支柱”的改革思想,核心是在原有三支柱基础上,增加了零支柱和第四支柱。
零支柱是非缴费型养老金计划,由政府财政负担,旨在消除老年贫困,为终身贫困者,以及没有资格领取正式养老金的退休工人提供最低水平保障。(可以理解为低保)
第四支柱是指家庭成员之间对于老年人的非正式支持,因为老年人的消费还包括非养老金资源,如家庭内转移支付,及赡养医疗和住房方面、照料看护等服务。(这一方面大部分只能靠子女)
其实这一部分跟我们要讲的关系不大,大家看看就好~
三支柱养老金模式,其目的在于合理分担国家、雇主和个人的养老责任。
根据 OECD 组织的统计, 2012 年底 OECD 国家的第二和三支柱的老金占 GDP 的加权平均比重为 77%,而我国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养老金占 GDP 比重仅为 1.1%。
那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重,如果依然使用现在的养老金模式,养老金缺口将异常巨大。且,当下的公共养老金,分为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,由于没有明确的制度设计,因此实际执行中,社会统筹账户资金不足时,大量借支个人账户基金,导致个人账户的“空账运行”!
所以,如果想应对我国日益突出的老龄化问题,一个不得不做的事情就是养老金制度改革。大面上来讲,就是要让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养老金所占的比重更大。
我国当前各支柱养老金所占比例
到这,其实我们也就知道了,为什么政府会推出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,这属于是在推动第三支柱养老金的发展。当然,更根本的是,基本养老金政府已经不够用了,所以想一个新的法子开源。
假设每年顶格缴纳个人养老金 12000 元,30 年后达到退休年龄开始每月领取 1000 元,则领取时每年共缴税12*1000*3%=360
元,按照目前某银行 5 年期定期存款挂牌利率2.65%
折现,那么 2022 年实际节税金额可参考下表:
本文作者:青波
本文链接:
版权声明: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均采用 BY-NC-SA 许可协议。转载请注明出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