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一个人在五岁之前,其生活经验已经决定了他(她)成年后解释自身遭遇和回应的方式,对于“对这个世界和自己应该期待些什么”有了基本的答案。” ——阿尔弗雷德•阿德勒
阿尔弗雷德•阿德勒是著名的奥地利心理学家,个体心理学派的创始人。他在思想最成熟的1932年写出了《自卑与超越》一书。他认为,由于身体缺陷、骄纵、忽略所引起的自卑,有可能摧毁一个人,使人或自甘堕落,或发生精神异常。但另一方面,自卑也有可能使人发愤图强,力求振作,以补偿自己的弱点。
前言
一、生命的意义
生活经验
对于我们没有太大用处,起决定作用的是我们赋予经验的认知和意义。二、心灵与肉体
三、自卑和优越
四、早期的记忆
五、梦
六、家庭的影响
七、学校的影响
八、青春期
九、犯罪及其预防
十、职业;十一、人及其同伴;十二、爱情与婚姻
什么是自卑? 阿德勒在本书中提出的定义是,“当个人面对一个他无法应付的问题时,他表示他绝对无法解决这个问题,此时出现的情绪便是自卑。”
人生三大问题 人类生活在“意义”之中,每个人为自己构建的“生活意义”各不相同。但是,思考生活的意义,不能忽略三个基本事实:
由上述三个基本事实进行延伸思考,我们可以发现,其实人类在生活中遇到的大部分问题都可归为三个类别:职业、社会合作、亲密关系。
我们常常希望改进目前的地位,这种想法可以说是一种广义的自卑感。在理想的情况下,我们能通过这种心态的驱使改造环境、改善自己,从而获得安全感、建立优越感。这也是人类生存和进步的主线。然而在某些情况下,我们为了摆脱自卑选择了错误的方式和目标,问题就随之而来。当人们在职业、社会合作、亲密关系这三个方面频频遭遇问题,他会表现出一种自卑的人格气质。
非理性的自卑何以让人无法自拔? 阿德勒认为,一个人在五岁之前,其生活经验已经决定了他(她)成年后解释自身遭遇和回应的方式,对于“对这个世界和自己应该期待些什么”有了基本的答案。作者将器官缺陷、娇纵、忽视归纳为儿童时期最容易碰到的三种问题。存在以上问题的儿童,他们在早期获得安全感优越感的方式可能是强调自己的身体缺陷、依赖他人的肯定、哭闹淘气以引起他人注意等等,缺乏通过自己正常努力或是奉献、对别人发生兴趣和互助合作来达到目的的成功经验,并更容易感受到挫败。结果在之后的生活中,错误的“行为-目的”环路不断被强化、放大。
那么,一个人应该如何超越自卑? 阿德勒从教育者和治疗者的角度讨论这个问题的。作者否定了遗传或者性压抑决定性格的观念,认为自卑是有希望被纠正的。简而言之,人们需要判断哪些行为其实是自卑的表现,患者的潜在愿望是什么,患者的哪些早期经验造成了现在的错误反应模式,然后向患者指出错误所在,鼓励其建立正确的反馈模式——即作者通篇强调的“合作”,以达到一种利人利己的普世价值。
具体而言,阿德勒强调母亲在养育孩子的关键作用:第一步,母亲爱护孩子,让孩子与外界建立一种初步的、积极的联系;第二步,母亲将孩子的兴趣转移到父亲身上,引入另外一个合作的角色;第三步,母亲引导孩子进一步扩大社会接触,对他人产生兴趣。然而作者也认为比教导父母可行性更强的是对教师进行指导,鼓励教师在学校生活中发现孩子的问题,判断孩子的真正需求,与家庭合作加以引导。
《自卑与超越》一书是个体心理学的重要典籍,久负盛名,但亦有缺憾。
第一,阿德勒的思想内容虽然相当丰富,能够对人类生活及成长的细节深入探讨,不过他的理论只是由几个基本概念组成,再加上几个个案而已,没有构建一个完整的系统,缺乏足够的说服力。
第二,阿德勒认为从自卑感到优越感或安全感的追求主宰着一切行为,这可能是一种确定论,忽视了随机因素的作用。
第三,阿德勒认为人必须与异性合作,把通过婚姻的形式存续生命作为重大责任,这似乎是受到其犹太教徒身份的影响。如果此说成立,则耶稣和佛陀何以自处?在留下身体血脉和精神血脉之间,何者对人类的贡献更大?
第四,阿德勒过分强调“合作”的价值,忽略了“孤独”的价值。通过法国心理学家古斯塔夫•勒旁的《乌合之众:大众心理研究》一书,我们知道,人在群体中,智能和道德水平往往会急速下降,变成受人愚弄和操纵的“木偶”。如果在这样的群体中强调“合作”,有何意义和价值?因此,我仍然服膺于卡尔维诺在《树上的男爵》中的隽语:“一个人只有远离人群,才能真正和他们在一起。”
下面一段引用来自豆瓣某网友,跟我的情况真是及其相似,所以偷个懒 ~
因为具有对事情拥有特殊见解和观察及把握别人心理的能力(抖机灵),我在日常生活中收益不少,并且受到其它人的称赞,所以,我的优越感也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强化。
而这样的优越感必须拓展到各方面:学习,生活,友谊。当我试图将自己的优越感建立在学习上时,我明显地感到困难。预期中,我应该是取得很好的成绩,同时不需要付出什么努力。这样想的原因是我先天的认为自己要比别人优秀。很快的,我发现自己并不能在学习上建立优越感。众所周知,学习是需要付出极大努力的,而我,恰恰缺乏用功,成绩可想而知。虽然客观上说,不算差,但与自己的预期有极大的差距。
自卑感在学习上又产生了,如何消除呢?我可以选择努力学习,获得好成绩来消除它。但显然,我选择了另外一条路。通过在其它方面获得的成就来建立优越感,以此抵消先前产生的自卑感。
跟这位网友一样,最初的我为了补偿自己在学习上的自卑感,而去选择一些其他的方法来获得优越感。虽然自卑感看起来是减少了,其实是在增加,因为引起自卑的根本原因“不努力学习”并没有得到改变。包括我的偏科,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,语文好数学差,我并没有努力学习数学让它也好起来,而是依然在努力学习语文,并且安慰自己:没事,虽然他们数学比我好,但是我的语文比他们都好。
现在看来,这是一个多么浅显的道理。然而当时的我,并不知道这些。
本文作者:青波
本文链接:
版权声明: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均采用 BY-NC-SA 许可协议。转载请注明出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