编辑
2019-03-29
课程笔记
00

目录

本篇为《产品思维30讲》系列的第三模块:系统能力。 四个步骤,打造个人、公司核心能力。

13 怎样用系统能力给人提供确定性

本节主讲:确定性

  • 产品的核心价值:在于能够持续地提供用户可以依赖的确定性

    • 为什么很多公司死了,而一些看上去页面很粗糙,做得不怎么好看的网站和 App 依然有旺盛的生命力 ?能够持续地提供用户可以依赖的确定性,就是其中的关键。
    • 如果不能保证确定性,用户是没有办法依赖你的,这就不可能有忠诚用户,所有的铁粉是对确定性有依赖。
  • 两个关键词:整体流程与确定性。

    • 为什么确定性这么重要?
    • 我们都是有感觉的,人生如此不确定,所以当你看到有一个东西非常确定的时候,是让人留恋的。 不确定的东西是没有办法让你投入时间或者持续依赖的。
  • 产品与服务的区别

    • 比如说我们生产一个打孔机,用户要的是这个吗?其实用户不需要一台打孔机,用户需要的是墙上有一个洞。
    • 如果你定义自己在做的不是一个产品,而是一个服务的话,那至少有几种方案:
      • 第一个就是做一个打孔机,然后卖给用户;
      • 第二个就是做一个打孔机借给用户,或者提供一个服务,用户需要的时候,我就上门去给他打孔。
    • 以用户得到这个孔为目的去提供服务,而不是想着我要做一个打孔机,然后卖出去,这就是产品和服务的区别。
    • 大家总是在谈产品,会很容易以产品经理为中心,就想着要做一个产品来改变世界。但是如果出发点是提供一个服务,就会以用户获得和用户满足为中心来做设计。这两种方式的目的和实现途径完全不一样。
  • 案例:ATM 机,它提供的确定性就是验证 ID 之后给现金。

    • 围绕 ATM 机系统能力的设计和建设,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保证这个确定性。
    • 如果花太多时间关注在 ATM 机的表面显性特征上,这样的产品经理是不合格的,没有把握住服务的本质。
      • 比如这个 ATM 机长什么样子,是长的还是宽的,界面是红的还是蓝的,是先出卡还是先出钞等
    • 关键要回到服务本质上来,需要几个流程
    • 钱是最简单的产品,不需要有用户区隔。
      • 为什么呢?因为它没有用户区分,不管男女老幼,只要拿到钱,他就是满意的。
      • 除了钱之外的任何一种商品,可能都是有用户区隔的。男性需求、女性需求、老人需求、孩 子需求可能都不太一样
      • ATM 机是不需要有用户区隔的,只需要能够保证确定性的供给,用户就会满意。
      • 即使是这样一个最简单的产品,你要能够保证服务,提供完整的系统能力,也需要七个岗位:战略、运营、现金、密码、硬件、客服、技术。
    • 点线面体的判断:ATM 机已经走向没落了
      • 从“面”看 回“点”的价值,这时候你就会发现,今天的手机支付越来越普及,我们对现金已经没什么需求了。
      • ATM 机已经整体走向没落,所以基于它的技术开发和优化,可以降低投入了。
  • 产品保障的几个问题:

    • 第一,你的产品在“点线面体”的什么位置?
    • 第二,你提供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确定性?
    • 第三,为了保证确定性的稳定提供,你需要的系统能力都要包括哪些环节?
    • 第四,你有足够的资本和能力来支撑所有的环节吗?

14 系统效率:小米的效率革命

  • 本节主讲:效率:

    • 做产品是建设一套系统能力,提供并保障确定性。而效率则是这个系统能力的核心指标。没有效率的系统将失去竞争力。
    • 保障确定性的核心要素是效率,一次次迭代和选择,将会成就你的产品和人生。
    • 我们在谈产品竞争的时候,我们拼的是什么?是前端的产品吗?不是的,是背后的系统能力
  • 案例:小米

    • 雷军说过:“互联网思维里最关键的是两个点:第一是用户体验,第二是效率。”
    • 小米真正的护城河就是效率,而小米真正要做的就是效率革命。与小米竞争的其他手机厂商,认为小米是在比拼产品,其实小米在比拼效率。
  • 为什么小米会在手机大战中胜出

    • 参与感:
      • 最先搭起的是小米社区,聚集了一批手机的发烧友,然后在社区以互动的方式做出了 MIUI 操作系统。网友超有参与感,于是就有了第一批铁粉。 对于这批人来讲,MIUI 是他们一起做的,小米是他们一起做的,因此是神圣不可侵犯的
    • 小米打造了一个全员面对用户的组织结构,接受来自用户的压力。
      • 你让员工修改一个东西,两个人是要相互说服的。如果你要拿领导的权威去压他,他可能就会说那我改吧,但心里不服气。如果这个建议是来自用户,用户说不舒服,这个员工自己就默默改了,他加班也得改,而且心服口服。
    • All in:一次只推一款主力机型,而不是多做几款手机
      • 很多公司的研发成本高,是因为要开发将近 100 个型号的产品。小米是把几乎所有的资源砸在一两个型号上,用这一两个型号卖到一个很大的规模。
      • 其他品牌做一款手机的研发经费是 1000 万,我一年投 10 个亿,做 100 款手机的研发。小米是用 1 亿人民币来研发一款手机,单款小米手机的研发投入可能是同行业的 10 倍,但是总研发成本,小米却是其他品牌的 1/10。所以在这个点上,小米也提升了效率。
      • 用这种方法,小米把自己的一个单点做到很强。
    • 点线面体的势能红利
      • 2011 年到 2012 年是一个三浪并发的时刻,智能手机大换代、消费升级、网红电商的流量红利。 只有小米手机将这三个时代红利都吃到了。
    • 小米之家:与 OPPO、vivo 的对决
      • 小米遇到的问题,首先就是流量不够了,在这之前小米销售纯粹依靠互联网流量、靠雷军代言的单一模式,但后期乏力。
      • 小米一心一意专注在线上,错过了县、乡市场的线下换机潮。 这是与 OPPO、vivo 销量拉开差距的本质原因
      • 启动了小米之家线下店,然后通过电商磨炼出来的大数据,支持线下零售做高效率的决策。
      • 小米的线下零售做到了 27 万的坪效(零售卖场每坪面积所产生的营业额),排在全球第二,仅次于苹果
    • 利用个人流量和小米的供应链优势,快速拓展小米小店
      • 小米之家是开在一、二、三级城市,而小米小店是只开在县和镇这两级,任何个人都可以申请做小米小店的店主。小米小店快速集聚大量的店主,接着这些小米小店的店主,就用自己的模式来拓展流量。
      • 你可以去赶集,可以有个自己的店,也可以摆个摊位支易拉宝。所有的货都是小米统一邮寄给用户。但是客服工作还是这个小米小店的店主来承担,为什么?乡里乡亲比较熟悉,解释起来方便。
      • 小米小店是在几乎没有人知道的情况下,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开了 20 万家,效率极高,计划是开到 100 万家。
    • 用整个“面”来打一个“点”
      • 雷军打 OPPO、vivo 这仗和周鸿祎打瑞星方法有点像,都是在用整个“面”来打一个“点”。
      • OPPO 和 vivo 当然是非常强悍的“点”,但是小米是用了几个“面”,建立起了一个复杂的“体”来打这个“点”,并且几个“面”彼此借力。这个战术有非常强的周转空间。
    • 引入其他的外部势能来为组织赋能
      • 小米和武汉成立 200 亿的长江基金,这意味着什么?意味着雷军有 200 亿来夯实小米业务,但却没有稀释小米的股份,这是一个很高明的做法。
  • 小米的三级火箭模式

    • 一级火箭:小米手机,也是头部流量。我们都知道一级火箭是不挣钱的,所以小米手机的利润极其低。
    • 二级火箭:小米手机拉动的立体化零售渠道。
    • 三级火箭:未来 MIUI、小米云等互联网业务,才真正支撑起小米的利润以及它的智能化未来。
    • 当 vivo、OPPO 在跟小米拼手机的时候,小米却在拼效率。
    • 手机对于小米来讲只是一级火箭,它的智能化未来,才是真正的核心。
    • 小米展现的至少是两方面的效率:一个是小米组织里个人的特殊效率;另外一个是小米系统性地搭建了智能效率。
    • 当你决定要做一个产品,准备搭建自己的系统能力时,你先问自己一句“我应该从哪个点来建立我系统性的效率优势?” 因为没有效 率优势,这个系统是一个没有竞争力的系统。

15 系统世界观:微信、米聊、陌陌

16 系统迭代:微信红包的意外与刻意

  • 这两节合在一起主讲:迭代

    • 迭代就是小步快跑,把最内核的部分先放出来,不断优化、小范围试错。
    • 让互联网产品在互联网上生长。
  • 迭代规划是产品经理的重要能力:

    • 1、第一个版本要简单直接,直指人心;
      • 判断一个产品经理是否厉害,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判断他设计的产品第一个版本有多简单、直接、切中要点,能不能直指人心。
      • 为什么很多产品经理要把产品的第一个版本设计得那么复杂?因为他们不自信。
      • 他们对“我只要做强哪个点,用户就必然买账”没把握,而希望在一些附加的功能点上,寻找心理依靠。
    • 2、迭代次序很重要,前一个动作是后一个动作的预动作
    • 3、没必要憋大招,没有必要把所有功能全都做好再放出来
      • 产品的核心功能点有效比什么都重要,基于核心功能附加的其他功能点没有那么重要,可以一步步来。
  • 案例:微信的迭代过程

    • 微信 1.0 版本:就是一个在熟人之间可以免费发文本信息和图片的工具。
      • 可以免费发短信和照片,代替收费短信和彩信。
      • 只有四个主要功能:导入通讯录;发送信息;发送图片;设置头像和微信名。
      • 备注和黑名单功能是在微信的 1.2 版本才加入的。
    • 微信 2.0 版本:增加了微信的语音功能和“查找附近陌生人”的功能。到这里,微信成为了陌生人语音社交的工具,但还是个工具。
      • 新功能:语音通讯功能
      • 迭代中,重要的是次序,前一个动作是后一个动作的预动作。
        • 微信 2.1 版本里添加了一个新的功能,叫做“好友验证”。
        • 随后 2.2 版本推出一个核心功能,叫做“查看附近的人”。
        • 增加了“查看附近的人”功能后,微信的用户从 400 万达到了 2000 万,与仍然专注熟人社交的米聊拉开了差距。
      • 在微信 1.0 的时代,不管是功能上还是用户数量上,微信一直在追赶米聊。微信 2.0 的时候很快就追上了米聊,并从此将米聊远远甩在后面。
        • 就系统能力而言,微信的运维能力比米聊强太多。
        • 微信的背后有数十万台服务器支撑微信的数据流量,而创业初期的小米根本不可能囤积那么多的设备去提升米聊的性能。 所以两个前端体验基本一致的产品,你用微信,永远都会觉得很快。
    • 微信 3.0 版本:推出了“扫一扫”、“服务号”,从这个点开始,微信开始连接世界。
      • 推出“摇一摇”功能。
      • 3.5 版本的微信先做了功能前置,加了“扫描二维码”;
      • 3.6 版本的微信加了“微信公众号”。
      • 3.0 之后,微信用户上亿,米聊的峰值永远停留在了 3000 万。是去连接广阔的陌生人,还是提升与熟人沟通的效率,这是微信与米聊的区别。
      • 从 3.6 版本开始,微信与陌陌开始走向不同的道路。陌陌继续连接陌生人,而微信选择去连接线下更多的内容与商业,去连接广阔的物理世界。
      • 3.6 版本的微信,赢了米聊与陌陌,但依然是一个通讯工具。但微信没有止步于此,它继续迭代和蜕变。
    • 微信 4.0 版本:微信推出了“朋友圈”,也就是说微信从通讯工具开始进化,变成了社交平台。
    • 在推出“朋友圈”功能之前,做了两个前置工作:3.5 版本加了扫描二维码;3.6 版本加入了微信的公众号。
    • 直到 4.2 版本,才有回复评论的功能
      • 4.0 版本时,你在朋友圈发照片,如果朋友评论,你是没有办法回复评论的。
      • 这说明什么呢?没有必要憋大招,没有必要把所有功能全都做好再放出来。
      • 不能回复朋友在朋友圈下的评论又怎么样呢?如果我非常想回复他,大可以点对点跟他说。
      • 所以产品的核心功能点有效比什么都重要,基于核心功能附加的其他功能点没有那么重要,可以一步步来。
    • 微信 4.5 版本,推出的就是今天的内容公众号,推动了一批媒体人创业,孕育了一大波网红。
    • 微信 5.0 版本:对微信来说有一个巨大跃升,就是加上了“绑定银行卡”,奠定了今天的移动生活场景的基础
      • 要知道在 5.0 版本之前,微信是不沾钱的。
      • 如果微信不加“绑定银行卡”的这个动作,没有把微信和钱连在一起,微信就是一个移动版的 QQ 空间,大家可以在这里晒照片、聊天、彼此点赞。 但是微信绝不会成为今天的移动生活场景,甚至是移动商业帝国。
      • 5.0 版本的第一个挑战 :那时微信已经有了 4.7 亿用户了,大家平时用微信的社交功能已经够用了,为什么要升级到 5.0 版本,又为什么要把我的银行卡绑在微信上?
      • 怎么让大家升级成 5.0 版本?这个时候微信做了一个非常漂亮的运营,而这个运营是通过“打飞机”这个产品来完成的
        • 升级了 5.0 的版本,一打开微信就直接出现一个“打飞机”游戏的界面,然后大家就都开始玩。身边的人听说了也会去升级 版本,加入打飞机大战的战团,彼此 PK。 微信就在不知不觉间,完成了 5 亿用户的升级。
        • 哪怕在你让用户选择版本这一个动作上,怎么能让用户舒舒服服地去更新,差别都是很大的。
    • 微信 6.0 版本:推出微信红包,改变了支付战局,成为一个综合的经济体
      • 面对的难题是:用户为什么要把自己的银行卡绑定在微信上?而且还要在微信上发生钱的流通?
      • 推出了微信红包,从一个小插件,换到了输入框下面的重要位置。现在红包已经成为了微信使用率最高的功能,远远大于“查找 附近的陌生人”、“摇一摇”,这些微信的早期里程碑产品。
      • 它自己从一个“点”变成了一个“面”,最后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经济体,无数企业和个人,从生活到财富,光荣与梦想,都能够在微信里得到支撑,甚至在微信上完成闭环。
  • 小结:关键在于你用什么样的方式持续迭代

    • 微信经过六次的大版本迭代,一共几百次的小迭代。
    • 从最早是一个通讯工具,到社交平台,到现在的移动生活场景,甚至是移动商业帝国。
    • 它自己从一个“点”变成了一个“面”,最后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经济体,无数企业和个人,从生活到财富,光荣与梦想,都能够在微信里得到支撑,甚至在微信上完成闭环。
    • 微信肯定已经成为了一个经济体,但它也只是腾讯公司的一个产品。腾讯当然是一个巨大经济体,但同时也只是深圳的 350 个上市公司之一。 深圳有 350 个上市公司,这个城市不过只有 37 岁 。
    • 不管我们今天看到的是微信这个我们每天都要依赖的产品,还是腾讯这家公司,抑或是深圳这座城市,都是迭代的产物。 我们自己的人生也是迭代的产物。
    • 微信不过就是 7 年,深圳市也不过就是 37 年。 所以今天你在一个什么样的点位上没有那么重要,重要的是在未来的几年里,你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持续迭代。
    • 从一个最好的内核开始,一个一个动作地持续迭代和一次一次微小的选择,就会成就你的产品以及你的人生。
  • 微信红包:摇一摇分红包,突破圈层壁垒

    • 圈层壁垒:
      • 2013 年发布了改变支付格局的微信红包,是腾讯员工业余时间偶然为之的产物;
      • 2014 年春节,微信红包就达到了它的第一个用户峰值,458 万人。之后的几个月时间里,微信红包的用户数就再也没有突破过这个数字。
      • 像红包这么天然的东西,微信红包操作又是这么简单,但是在没有借助任何外部势能的情况下,将近 7 个月的时间,它就困在 400 万用户里 无法突破。
    • 场景触发:
      • 2015 年微信和春晚合作,推出摇一摇抢红包,操作足够简单,当天微信红包新增一亿用户。
      • 从 400 万用户到一亿用户,靠春节这样一个核心场景的触发完成。
      • 支付宝积累一亿用户用了 8 年,而微信支付是一天。
    • 系统能力:
      • 能够一天从 400 万用户平滑升级到一亿用户,这也是依靠腾讯强大的系统能力。不是随便一个小公司,给你一亿用户你就能接得住。
  • 支付宝红包:集五福,用户体验的失败

    • 2016 年,阿里砸了 2.69 亿元拿下了猴年春晚的合作资格,通过“集齐五福,分两亿现金”,推广支付宝红包。
    • 支付宝一共发出了 82 万张敬业福,集齐五福的有多少呢?79 万。参加这个活动的用户最少不可能少于 2000 万,而支付宝的总用户是 4 亿用户。
    • 被满足的感觉就是爽,不被满足就是不爽。我满怀期待,努力了半天去集福,集齐了四 个,最后一个没集着,肯定不爽。
    • 2016 年支付宝红包的不爽率有多高?支付宝花了 2.69 亿去打广告,如果有 2000 万用户参与支付宝抢红包的话,不爽的人大于 96%。如果说 是它的四亿用户都去参与了抢红包,不爽率是 99.8%。

17 系统生死线:猎豹和它的关键任务

  • 本节主讲:领导力

    • 在日常状态下,大家做流程、分工、项目进度、质量评估,这个叫项目管理。
    • 在面对巨大压力,甚至是生死存亡的时间点时,在一大堆事情里找到关键任务,带领所有人穿越生死,这个是领导力
  • 腾讯用风控能力区分职级

    • 普通员工:明确知晓常见风险。
    • 项目经理:具备风险规避意识。
    • 总监:有风控能力。
      • 我有风险规避意识,明确知道长线风险。
      • 避不过的时候, 我知道应该怎么组织大家,以及做好突发事件的预案。
    • 总经理:能操作有风险的执行。
      • 常规水域安全但竞争激烈,僧多粥少。有个地方鱼很多,但是要穿过一片风高浪大的地方,我有本事跨越大海,带你们去资源丰盛的地方打大鱼。

案例:33 岁的傅盛,带领金山穿越生死

  • 遭遇 360 的降维打击,瑞星、江民持续了十年的线性发展到此而止,而金山跨越了非连续,也就是说它穿过了生死线。

  • 360 其实是傅盛做的,后来傅盛从 360 辞职,带着创业的可牛公司几十个兄弟加入了 360 的对手金山,后来改名叫猎豹。

  • 三种死法:

    • 第一种死法就是可牛和金山合并不顺利,团队崩盘,公司死了。
    • 第二种死法就是被 360 灭掉。
    • 第三种死法,他们团队没有崩盘,也没有被 360 灭掉,但是因为产品没有办法超越 360,只能是在股东的保护伞下苟延残喘,赖着过日子, 先被嫌弃,再被抛弃,慢慢死去。
  • 困难:

    • 把一家已经有 23 年历史的软件公司变成一家互联网公司。不改革是等死,改革是找死,甚至有可能死得更快。
    • 傅盛有 40 人,金山 400 人。金山 23 年了,很多人都在这里干了十多年,当时傅盛只有 33 岁,所以老金山人是不信任这个年轻人的,并且同时怀疑他的能力。
    • 金山的工程师水平不错,所有的企业都跑过来高薪挖人,很可能只要有一个骨干走了,所有人一瞬间就走光了
  • 措施:在接手金山的 48 小时内,他做了四个决定:

    • 守住互联网安全产品的根基;
    • All in,砍产品线;
      • 把金山原有的七八条老产品线砍到只剩下了两个:毒霸、卫士,全力打造这两款核心产品
      • 如果你不集中力量肯定是死。所有人员都被抽调去做毒霸肯定不痛快,但是理解得砍,不理解也得砍。
      • 如果你对自己不够自信,才会分散精力,但是如果你内心可以放下恐惧,在最重要的点上全力以赴,才真的有可能把这 个点做强。
    • 砍组织结构;
      • 副总裁、高级总监、总监、高级经理一概取消,从十来个层级砍到只剩三层:管理层、骨干层、执行层。
      • 管理层一竿子扎到底,就像指挥打仗一样,直接过问产品细节,直接跟一线员工和用户沟通。
      • 然后把技术、产品、运营、市场、销售、售后这些部门全部打通,所有的职能围绕产品线重新组织,所有的人都为产品服务。
    • 放下友好气氛,做个野蛮人。
      • 几刀砍下来,金山的老人们看傅盛的眼光不再是怀疑,而是“你伤害了我们的感情”、“你打破了内部和谐”。
      • 说实话:我今天是伤害了你的面子、你的尊严、你的友好气氛。但是在生存面前,你能不能放下面子,放下尊严,放下友好气氛,生还是死,我们搏一次。
    • 再加上命不该绝的运气:赶上了 3Q 大战。
      • 腾讯干了“二选一”,要求所有的用户卸载 360。
      • 腾讯要求用户卸 360 就必须给出非腾讯的第三方替代方案,当时只有金山一家同时有杀毒和安全的全套产品并且性能完善。
      • 腾讯“二选一”三天后,金山毒霸日活跃从 700 万涨到 1200 万,卫士从 200 万涨到 1000 万。
  • 结果:穿越了生死线

    • 3Q 大战打完,360 上市了,腾讯开放了,金山了向互联网公司的蜕变,跨越了非连续,活下来了。
    • 当年的瑞星和江民,今天已经被边缘化了。
    • 在这之后,傅盛带着他的猎豹第二次跨越了非连续,完成了向移动互联网,向海外能力扩展的企业能力突破。
  • 领导力的核心,是甄别关键任务

    • 面对生死考验的时候,你能依靠的不是管理能力,而是领导力。
    • 领导力的核心,是甄别“关键任务”,然后动员大家穿越生死。

第三模块:系统能力小结

  • 所有的产品都是某个系统能力的结果,你要的不是做一个产品,而是建设一套系统能力,然后为你的用户提供确定性。
  • 系统能力的效率优势、系统的迭代能力,都不是最后你呈现的产品表面能看得出来的,但是你的系统能力是你的产品能否存在的本质。
  • 在机会、资本、野心、人才云集的今天,几乎每一块蓝海,都会转瞬变为红海。 你需要的是像摩西一样的领导力,甄别关键任务,动员众人,劈开红海,带领大家穿越生死。
  • 面临跨越生死线时,能够支撑你的,是你对关键任务的甄别,你内心的确认感和你真正的兄弟。

本文作者:青波

本文链接:

版权声明: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均采用 BY-NC-SA 许可协议。转载请注明出处!